2017年山东“三支一扶”考试每日一练(10月26日)
1. 甲与乙签订了一祖传玉镯的买卖合同,约定如果七夕节不下雨,则甲将该玉镯卖给乙。该合同属于( )。
A.附延缓条件的合同 B.附解除条件的合同
C.附始期的合同 D.附终期的合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自( )起施行。
A.2017年4月1日
B.2017年10月1日
C.2018年1月1日
D.2018年10月1日
3.《民法总则》第115条:物包括( )。法律规定具体权利或者网络虚拟财产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A.不动产和动产
B.实体物品和虚拟物品
C.线上物品和线下物品
D.有价物品和无价物品
4.2017年3月14日,全国农民工工作暨家庭服务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中提到截至2016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 )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9亿人。
A.1.7 B.2.82 C.6.6 D.5
5.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不包括( )。
A.消费 B.投资 C.进口 D.出口
答案解析
1.【答案】A。附条件的合同和附期限的合同的区别在于:附条件合同中的条件是将来发生的不确定的事实,附期限合同中的期限则是确定的必然性事实。本题中“七夕节不下雨”是不确定的事实,所以本题中的该合同是一个附条件的合同。延缓条件又称停止条件或生效条件,是指对于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起推迟作用的条件,即民事法律行为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在条件成就时,才能发生效力;解除条件又称失效条件,是指可以使已经生效的法律行为失去法力效力的条件,即在解除条件成就前,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已经发生,一旦条件成就,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归于消灭;本题中的合同规定“七夕时不下雨”买卖合同才生效,属于附延缓条件的合同。
2.【答案】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于2017年3月15日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从民法通则到民法总则,一字之差背后是中国法治三十年的跨越式发展。作为民法典的开篇之作,民法总则迈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的关键一步!
3.【答案】A。《民法总则》第115条: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4.【答案】B。3月14日,2017年全国农民工工作暨家庭服务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截至2016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82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9亿人,分别比上年增加424万人和50万人。2017年农民工工作将以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为目标,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对象,积极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切实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推动农民工逐步实现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在城镇落户,努力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5.【答案】C。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这是对经济增长原理最生动形象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