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21日发布《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瞄准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基层干部、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分类施策,实行激励计划,带动城乡居民增收。记者就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专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司长蒲宇飞。
激励计划不是简单涨工资
问:看到“增收”这个字眼,很多人会关心是不是要涨工资?
答:《实施意见》的核心是激励导向,不是简单涨工资或提高福利,而是有效激励,一方面激发创收创富的内生动力,一方面营造公平的发展环境。
实施七大群体激励计划,就是要分群体施策,找准各自的重点,比如技能人才关键要实现技高者多得,新型职业农民关键是推进职业化,小微创业者关键是降低创业成本,科研人员关键是实现工资性收入、项目激励、成果转化奖励等多重激励,企业家关键是解决产权保护法治化,基层干部队伍关键是完善工资制度,困难群体关键是提升人力资本。
增收激励将覆盖两三亿人
问:为什么选择这七大群体?
答:意见提出的七大群体代表了劳动者中的大多数和关键少数,如技能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代表了广大工农,科研人员代表了创新人才,基层干部队伍代表了各级干部。
从数量看,这七大群体大致覆盖两三亿人口,带动效应发挥后,可能拉动的人数将是几倍。
注意!医生和教师不在其列
问:一些群体,比如医生和教师,为什么没有纳入激励计划?而企业管理者,收入并不低,为什么还要激励?
答:一些没有明确提到的群体,可能会有失落感,但基本都能在七大群体中找到定位或参照系。比如教师和医护人员,一方面有专门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在科研人员激励计划中找到定位或参照。
对于企业管理者,重点是激励计划让他们发挥更多的创业热情、投资热情和发展热情,让企业更有活力,从而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文章来源:济南时报)